何謂韌性,何謂認命?
何謂性?《中庸》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,修道之謂教。《說文解字》人之陽氣性善者也。性者為心生之合,萌發於心的本能欲望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食、色,性也。仁,內也,非外也。論語曰。性相近也。孟子曰。人性之善也。猶水之就下也。董仲舒曰。性者、生之質也。質樸之謂性。
說文解字中,以人的觀點從生活周遭取法,所以說熟牛皮是韌性之物。以現代來說,皮革可以做成各種皮製作品,皮包、皮鞋、皮袋…等等。可大可小,可厚可薄,是塑性非常好的物品。
人法地, 韌於地論之,或有小草,弱不禁風,土石埋之,乘隙而上。風吹草偃,復而生之,斬草不除根,春風吹又生。又或大樹,高不過數丈,千百年過,上不過枝繁葉茂,下卻盤根錯節,固若金湯。根之所至土石俱裂深入其中,故山高若無樹天雨必崩。
地法天, 韌於天論之,上善若水,沒有甚麼東西比得上水,水是最有韌性之物。
水有三態, 固態、液態及氣態。常溫之下為液態,故人應善如水,並以善為常性。遇熱到達臨界點之時,就會轉化成氣態,便成水蒸氣而上昇,如道士遇亂世而出世,顯於上於天,時至則降甘霖,潤澤大地,澤被天下,故天道無私。
若溫度至冰點以下,則凝固成冰。
若溫度至冰點以下,則凝固成冰。
故道家的境界,至人無夢,神人無功,聖人無名。如太平盛世,天下萬物應道生,合天道,道者功成而弗居,自當隱於世。如函谷關,道德天尊留五千言於世,而不知所蹤。
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為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。修道者韌性在於為人處事,合於天道而不爭,天下亂,則入世以平之。天下平,則出世而隱之。
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為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。修道者韌性在於為人處事,合於天道而不爭,天下亂,則入世以平之。天下平,則出世而隱之。
何謂命? 令者、發號也。君事也。非君而口使之。是亦令也。故曰命者、天之令也。
子夏曰:死生有命,富貴在天。《增韻》大曰命,小曰令。上出爲命。《陰符經》君子得之固躬,小人得之輕命。《道德經》廣勸眾生以求善本,捨此身命,方求解悟,堅修法教,悉皆圓滿,甚大饒益一切眾生。
何謂認? 忍於言,表示不願意、但強迫自己接受。
俗體楷書用“人 ”代替正體楷書字形。人言為信,認也有信的意思。
如認命有信命,相信自己的命運的意思。
如認命有信命,相信自己的命運的意思。
何謂認命,通俗的說,就是相信上天安排好自己一生的命。雖然不願意,但是願意接受。
大多指的是人的壽命,宿命論。或者一生榮辱,富貴貧賤…等等的遭遇。
命者、天之令也。以道家的觀點來說既然是天之令。認命就是去體會,人的一生中,所遭遇的種種人事物,去明白了解,為何命是這樣的安排。明白了,人世間的一切,都是虛假,家才是道的根源,也是終其一生人生的道場。
從生論起,你誕生再怎樣的家庭,生你的父母是誰,兄弟姊妹,乃至夫妻子孫…這些人一生的種種,都是”命”。俗話說,落土八字命。若行善積德,方能改變自己的命運,所謂天道無親,常與善人。
大多指的是人的壽命,宿命論。或者一生榮辱,富貴貧賤…等等的遭遇。
命者、天之令也。以道家的觀點來說既然是天之令。認命就是去體會,人的一生中,所遭遇的種種人事物,去明白了解,為何命是這樣的安排。明白了,人世間的一切,都是虛假,家才是道的根源,也是終其一生人生的道場。
從生論起,你誕生再怎樣的家庭,生你的父母是誰,兄弟姊妹,乃至夫妻子孫…這些人一生的種種,都是”命”。俗話說,落土八字命。若行善積德,方能改變自己的命運,所謂天道無親,常與善人。
子曰: 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。
人的一生,短短數十年的光陰,人生七十古來稀。現在的人生活條件好了,平均壽命也長了,約莫在七十到八十五歲之間的光景。但大多數的人在出社會工作之後一二十年,才能慢慢的體會,甚麼是命。特別是壽命與宿命。但這些統稱是天之令。
元始道長曰: 五道乃是道教本身輪迴轉世體系,今人多知六道而不知五道輪迴。
元始道長曰: 五道乃是道教本身輪迴轉世體系,今人多知六道而不知五道輪迴。
道教認為人應修性守道,清靜寡欲,否則迷淪有欲,淆亂本真。不能返樸歸根,與道同體,其神便入五道。據太上老君虛無自然本起經記載:五道輪迴者為
一道者,神上天為天神(神道)
二道者,神入骨肉,形而為人神(人道)
三道者,神入禽獸,為禽獸神(畜生道)
四道者,神入薜荔,薜荔者餓鬼名也(餓鬼道)
五道者,神入泥黎,泥黎者地獄人名。(地獄道)
道教六橋之說,所謂六橋是指金橋,銀橋,玉橋,石橋,木橋,竹橋。
第一道是金橋給在世時修煉過仙法、道法,積有大量功德的人通過,以升仙或成道。
…略。
承負係漢代道教的重要教理之一。僅見于《太平經》。主要含義有二:一指道德上的善惡報應和原罪,二指社會政治不太平的病根。
《太平經》:「承者為前,負者為後;承者,乃謂先人本承天心而行。小小失之,不自知,用日積久、相聚為多,今後生人反無辜蒙其過滴,連傳被其災,故前為承,後為負也。負者,流災亦不由一人之治。比連不平,前後更相負,故名之為負。負者,乃先人負于後生者也;病更相承負也,言災害未當能善絕也。」
前人積惡,久傳相教、天下悉邪,不能相禁止。於是形成「下古人罪過,皆足以死」的罪惡世界,後人承負祖先之過生而有罪。這是漢代道教特有的中國式的原罪意識。
《周易。坤》:「積不善之家,必有餘殃」,承負亦即闡發這個道理。道教說承負,認命即是明白了,此生的因緣,若有行善積德之功,自有福報之果。但若無前世祖上德蔭,透過學習正統道教的修道方式,讓自己的心達到靜與淨的境界。
《清淨經》人能常清淨,天地悉皆歸。明白自己的本性與天命,達到歸真昇天之果。能夠脫離三界,永離苦難的五道輪迴。
元始道長曰:
道教(家)心法,養生修道惟有性命雙修方能建功,只修性則命不保,只修命則性無以存,都不能達到性命常存、得道成仙的目的。
道教(家)修道遵循性命雙修的原則,強調內外雙修、功行兩全,不僅要修性功、還要修命功(含慧命)
一陰一陽謂之道,道之根源於家,家之本源於陰陽,陰陽者,父母也。修道之始,始於成家。成家乃陰陽合。於內於家於身心,隱者,陰也。於心不過靜淨二字。《黃林經》天尊遂謂眾曰:我於說法時,先令一切自明本性,然後教人受持,如我所說。
於身則修智修慧。知人、知天、知地。
《陰符經》天地,萬物之盜;萬物,人之盜;人,萬物之盜也。三盜既宜,三才既安。
知天道而應之,知人之病而醫之。知地之災而息之。
正己必先正心。《道藏輯要》一切貪嗔癡愛是迷雲翳性。去除貪嗔癡這些久遠的積習,則是修道的過程。正己之後。盡自己的本份,善待自己的親人,不管他過去對你多壞。這也是認命,也是顯現自己的韌性,更是修道的必經過程。
於上對父母以孝。對兄弟以恭。對夫妻以禮。對子女以愛。此乃道之顯也。所謂 :修身,而後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。
於上對父母以孝。對兄弟以恭。對夫妻以禮。對子女以愛。此乃道之顯也。所謂 :修身,而後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。
壤外必先安內,修身必先修心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。家道不興何以言傳。人道未竟,仙道何求。所以修道的根本,就是家。不是靈山聖地,更不是千里之外。
《真一經》汝等當依吾言,以廣教化,不得邪生別見,以亂正真。勸人修道,即以修心;教人修心,自可見道。
《真一經》汝等當依吾言,以廣教化,不得邪生別見,以亂正真。勸人修道,即以修心;教人修心,自可見道。
貧道以為韌性與認命其實是一體的,中華道教五千多年來為何歷久不衰,其實跟水一樣。
水雖柔弱,但滴水可穿,只是要耗費千百年的時光。如正道傳承亦是, 慕賢第七全文古人云: 「 千載一聖, 猶旦暮也; 五百年一賢,猶比髆心。為何很多道教神仙的寶誥之中,都提到了大聖大仁、大慈大悲。因知眾生苦,而不捨一眾生。多少修正道者,歷經千萬年的時間,也要不斷的傳道,弘揚正統道教,期望讓人都可以脫離五道輪迴,修成正果。滴水總能穿石,這在簡單不過的道理,卻隱含道教傳承的韌性在其中。不管遇到任何阻難,就是要堅心修道,為了修道成功後,能夠度濟天下蒼生。《度人經》說經一遍,諸天大聖同時稱善,是時一國男女聾病,耳皆開聰。…
說經十遍,枯骨更生,皆起成人。一部經典中,為何要演示說經十遍的種種不可思議功德。
「說經十遍,下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,無鞅之眾浮空而至。十遍周竟,十方無極天真大神一時同至。」除了讚頌道法玄妙,更深切的是要教人,修道要有韌性,教化眾生也要有韌性。
要慢慢的引導人向善,說經一遍說經十遍。傳道一年 傳道千年萬年,修道的初心仍然不變,也就是大慈大悲的心。這就是修道者的韌性。足以歷千年而不衰。歷萬年而不改其志。而認命者,因為知道了天道。於小我,只是認知了自己的家庭道場,修己修心,行善積德之外。功成之後,就是入世救苦救難,濟度眾生的使命。這就是道教的韌性與認命。
三清弟子 靈上子敬意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