陽九百六
1. 古代術數家的學說。 其說有二: (1)以四千六百一十七歲為一元, 初入元一百零六歲, 內有旱災九年, 謂之“陽九”。 其馀尚有陰九、陰七、陽七、陰五、陽五、陰三、陽三等, 陽為旱災, 陰為水災。 從入元至陽三, 常歲四千五百六十年, 災歲五十七年, 共為四千六百一十七年, 為一元之氣終。 舉其平均數則每八十年有一災年。
《漢書‧律歷志上》: “《易》九厄曰: 初入元, 百六, 陽九;次三百七十四, 陰九;次四百八十, 陽九;次七百二十, 陰七;次七百二十, 陽七;次六百, 陰五;次六百, 陽五;次四百八十, 陰三;次四百八十, 陽三。 凡四千六百一十七歲, 與一元終。 經歲四千五百六十, 災歲五十七。”
宋 洪邁 《容齋續筆‧百六陽九》: “史傳稱百六陽九為厄會, 以歷志考之, 其名有八。 初入元百六曰陽九, 次曰陰九;又有陰七、陽七、陰五、陽五、陰三、陽三, 皆謂之災歲。 大率經歲四千五百六十, 而災歲五十七。 以數計之, 每及八十歲, 則值其一。 今人但知陽九之厄, 云經歲者, 常歲也。”(2)太乙數。 以四百五十六年為一“陽九”, 以二百八十八年為一“百六”。
宋 張世南 《游宦紀聞》卷七: “此外有所謂太乙數, 能知運祚災祥, 刀兵水火, 陰晴風雨……蓋太乙數中, 專考陽九, 百六之數。 以四百五十六年為一陽九, 二百八十八年為一百六。 陽九, 奇數也, 為陽數之窮。 百六, 偶數也, 為陰數之窮。 大抵歲運值之, 終有厄會。
洪文敏 公《五筆》中, 載陽九、百六之說, 與此不同。”
2. 道家稱天厄為陽九, 地虧為百六。 三千三百年為小陽九, 小百六。 九千九百年為大陽九、大百六。
唐 黃滔 《融結為河岳賦》: “則有龜負龍擎, 文籍其陽九陰六; 共 觸 愚 移, 傾缺其天樞地軸。”參閱《靈寶天地運度經》。
3. 指災荒年景和厄運。
三國 魏 曹植 《王仲宣誄》: “會遭陽九, 炎光中蒙。
世祖 撥亂, 爰建時雍。”
《舊唐書‧代宗紀》: “而猶有 李靈耀 作梗, 田承嗣 負恩, 命將出軍, 勞師弊賦者, 蓋陽九之未泰, 豈君道之過歟!” 明 邵璨 《香囊記‧問卜》: “中途自傷分鳳友, 念他鄉戰骨誰收, 奈何薄命遭陽九。”
清 錢謙益 《慈光寺》: “嗚呼!卅年來滄桑逼陽九。
1. 古代術數家的學說。 其說有二: (1)以四千六百一十七歲為一元, 初入元一百零六歲, 內有旱災九年, 謂之“陽九”。 其馀尚有陰九、陰七、陽七、陰五、陽五、陰三、陽三等, 陽為旱災, 陰為水災。 從入元至陽三, 常歲四千五百六十年, 災歲五十七年, 共為四千六百一十七年, 為一元之氣終。 舉其平均數則每八十年有一災年。
《漢書‧律歷志上》: “《易》九厄曰: 初入元, 百六, 陽九;次三百七十四, 陰九;次四百八十, 陽九;次七百二十, 陰七;次七百二十, 陽七;次六百, 陰五;次六百, 陽五;次四百八十, 陰三;次四百八十, 陽三。 凡四千六百一十七歲, 與一元終。 經歲四千五百六十, 災歲五十七。”
宋 洪邁 《容齋續筆‧百六陽九》: “史傳稱百六陽九為厄會, 以歷志考之, 其名有八。 初入元百六曰陽九, 次曰陰九;又有陰七、陽七、陰五、陽五、陰三、陽三, 皆謂之災歲。 大率經歲四千五百六十, 而災歲五十七。 以數計之, 每及八十歲, 則值其一。 今人但知陽九之厄, 云經歲者, 常歲也。”(2)太乙數。 以四百五十六年為一“陽九”, 以二百八十八年為一“百六”。
宋 張世南 《游宦紀聞》卷七: “此外有所謂太乙數, 能知運祚災祥, 刀兵水火, 陰晴風雨……蓋太乙數中, 專考陽九, 百六之數。 以四百五十六年為一陽九, 二百八十八年為一百六。 陽九, 奇數也, 為陽數之窮。 百六, 偶數也, 為陰數之窮。 大抵歲運值之, 終有厄會。
洪文敏 公《五筆》中, 載陽九、百六之說, 與此不同。”
2. 道家稱天厄為陽九, 地虧為百六。 三千三百年為小陽九, 小百六。 九千九百年為大陽九、大百六。
唐 黃滔 《融結為河岳賦》: “則有龜負龍擎, 文籍其陽九陰六; 共 觸 愚 移, 傾缺其天樞地軸。”參閱《靈寶天地運度經》。
3. 指災荒年景和厄運。
三國 魏 曹植 《王仲宣誄》: “會遭陽九, 炎光中蒙。
世祖 撥亂, 爰建時雍。”
《舊唐書‧代宗紀》: “而猶有 李靈耀 作梗, 田承嗣 負恩, 命將出軍, 勞師弊賦者, 蓋陽九之未泰, 豈君道之過歟!” 明 邵璨 《香囊記‧問卜》: “中途自傷分鳳友, 念他鄉戰骨誰收, 奈何薄命遭陽九。”
清 錢謙益 《慈光寺》: “嗚呼!卅年來滄桑逼陽九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