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轉載]仙道與鬼道 文/萬景元
玄門道教,自太上垂訓,流衍至於今日。宗派眾多,法門千萬,究而言之,有仙道焉;有鬼道焉。
何為仙道?即以以長生成仙為最高目標,《雲笈七簽》雲:“道不可見,因生以明之;生不可久,因道以守之。”養生即是修道,長生即是成仙。道教以生為貴,不以死為樂。漢武帝求神仙而修築高樓,就是為了離天上的神仙近一點。
玄門道教,自太上垂訓,流衍至於今日。宗派眾多,法門千萬,究而言之,有仙道焉;有鬼道焉。
何為仙道?即以以長生成仙為最高目標,《雲笈七簽》雲:“道不可見,因生以明之;生不可久,因道以守之。”養生即是修道,長生即是成仙。道教以生為貴,不以死為樂。漢武帝求神仙而修築高樓,就是為了離天上的神仙近一點。
何為鬼道?即喜歡與鬼為伍,抓鬼、殺鬼、鎮鬼、用鬼。混跡城鄉、愚婦之間,以此為業,自稱法師。當年天師立教蜀中,其徒號為鬼卒,然而自從嗣師遷於洛陽,教法流傳於士大夫之間,變而為上清一脈。雖然保留了一些巫術的傳承,但是其重心已經由單純的抓鬼,變而為求仙了。並且抓鬼、誅邪,也是為了利益眾生,作為昇仙的功德資糧。雖曰鬼道,其實為仙道之階梯也。
《度人經》說:“人道渺渺,仙道茫茫;鬼道樂兮,當入生門;仙道貴升,鬼道貴終。仙道常自吉,鬼道常自兇。高上清靈美,悲歌朗太空。惟願天道成,不欲人道窮。北都泉苗府,中有萬鬼群。但欲遏人算,斷絕人命門。阿人歌洞章,以攝北羅酆。束誦妖魔精,斬馘六鬼鋒。諸天氣蕩蕩,我道日興隆!”足見,鬼道與仙道,其間的差別是非常大的,鬼是要遏絕人算、斷人命門的,修道之人要攝之以歸北陰酆都之下。
在唐宋之前,道教都是以修仙為重點的,整個教團都在為長生的努力。許多科學發明,都由此而來,煉丹術、內丹術、中醫藥,都與道教有很大的關係。這個時候的道教傳說中,也有不少是仙人與凡人之間的,仙凡之間的距離並不算太遠。史冊亦有記載道教由凡人修行至飛昇成仙的紀錄。如第一代張天師,七十五歲入道,修至123歲桓帝時在青城山飛升成仙,年123歲,道教稱為祖天師。
然而現在我們聊起道士,就是林正英所扮演的,戴著九梁巾,穿著道袍,到處抓殭屍的形象。而現實生活中呢?道士也多以鎮煞、抓鬼、合和為業,有的道士甚至宣揚“五鬼運財”之術,以為榮耀。竊案五鬼運財,還有一些用少女亡靈煉的邪法,都出自《萬法歸宗》,其實是一部邪書。“仙道常自吉,鬼道常自兇。”求財需要行正道,當求於自家之心地福田,不可求之於鬼部。還有一些人迷信泰國的鬼牌(商人為美化其說法稱為佛牌),污穢邪祟,更甚於此也。謹按《上清骨髓靈文鬼律》雲:“諸鬼神無故害人性命及偷盜人間財物,不受諮懇被捉者,處死。”所謂五鬼運財之法,不過讓陰間受煉之魂協助生人盜竊他人之財物,這種事情是違背天律的。此五鬼若被捉,則難逃天譴,行法道士也難辭其咎。世人怎麼不反省呢?雖然役使鬼神之法,為歷代祖師所傳,然祖師修習此法,本為助國救民,非為邀非分之利於世間,並且其中禁忌頗多,一有不慎,墮入酆都,萬劫難出,可不慎乎?且鬼為陰靈,若過分接觸,自身之陽氣、福分也會衰減,所以我奉勸諸位道友,莫修鬼道,勤修仙道可也。
《太上洞玄靈寶出家因緣經》雲:“吾過去後,有諸道士,身披法服,形似出家,而心實兇惡,飲食酒肉,殺生偷盜,邪淫顛倒,種種過惡,悉能行之。專學小道,貪求名利,攻根伐本,背正入邪,不信神仙長生真法,而求邪學死滅道者,千千萬萬,吾當遣五天魔王,次第誅之。 ”所謂五鬼運財、煉嬰兒亡靈之類,皆小道邪術。若有道士貪求名利,而學為此,乃是“背正入邪”,天尊當遣“五天魔王,次第誅之”也。
蓋鬼者,純陰之物;仙者,純陽之體。人居天地之中,秉陰陽之正,故能修而為仙,化而為鬼。《易》雲:“雲從龍,風從虎。”又曰:“物以類聚人以群分,吉凶生矣!”與仙為伍,求長生者,久之自然成仙,雖不成仙,也種下善根,黃籙記名,轉世猶能修行。若與鬼為伍,求邪法者,久之亦必入於鬼道。此自然之理也。
仙為吉而鬼為凶。今天我們應該意識到這個問題,不可再執迷於鬼道之中,為貪圖眼前之蠅頭小利,而不能自振於神仙道上。久之則太上長生之教,變而為鬼邪外道之教,陰氣迷漫,成道無期。唯有誦天尊之寶號,煉形服氣、餌食靈藥、存思聖真,自然感應道交,水火既濟,而可煉凡而成仙。兩者相較,孰優孰劣,豈不了然?
然而自清代以來,道教中行此邪法鬼道者多,而煉養長生者少,為什麼呢?我想這和滿清一朝對道教的壓制有關,滿清皇室不允許道士談長生煉丹之術。有回婁近垣祖師和滿清的王公貝勒一起吃飯,這些貝勒就問婁近垣祖師有沒有長生的方子?婁真人說:“長生的方子是沒有的,今天各位在這裡喝著美酒,吃著羊羔肉,烤著火爐,就是活神仙的日子啊!”
婁近垣這樣說確實是有其苦衷的,因為皇室不允許道士談那些,認為是妖言惑眾。所以婁近垣祖師只整理了龍虎山的科儀,《上清宮志》,其著作中也有一些談禪的作品,是為了迎合雍正的。而滿清初期的王常月方丈,大談戒律。其實這些都是和滿清朝對道教,對漢文化的壓制有極大的關係的。既然不能談仙道,所以就只能談鬼道了,所以滿清的幾部著名的小說《聊齋誌異》、《閱微草堂筆記》,都是談鬼說妖的名著。道教也因之而淡忘了其最精華的部分了。而重拾仙道之精神,就是我們這一代道教徒的任務了。
本文為騰訊道學獨家供稿,轉載請註明出處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